企業資訊
糖尿病是全球患病率上升最快的慢性病之一,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作為最常見的糖尿病特異并發癥,影響著30%~40%的糖尿病患者,嚴重情況下還會造成失明。糖尿病防治形勢則更為嚴峻,尤其在基層和偏遠地區,缺乏糖尿病管理適宜技術,基層醫生的數量和經驗遠不能滿足糖尿病管理的實際需求。
在這個“AI+”的時代,AI可以為基層糖尿病防治做些什么?能不能構建一個“糖尿病診療意見和糖尿病眼部并發癥精準診斷”的智能系統?
近日,國際首個糖尿病診療多模態大模型出爐,它給出了治“糖”數字方案。該系統充分展現了“大語言模型和深度學習技術”的優勢,利用37.2萬條基層慢病診療和管理數據、超50萬張眼底圖像進行訓練優化,可實現基于臨床信息的糖尿病管理意見推薦,基于眼底圖像,精準預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展,進而生成臨床診療意見,幫助基層醫生更好地診斷糖尿病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給患者提出個性化的診療意見。
據介紹,研究團隊邀請了10位糖尿病相關學科的著名學者組成國際多學科專家委員會,以專家對每個病例形成的診療共識為標準答案,對糖尿病診療多模態大模型和基層醫生給出的診療意見進行盲法評分,發現這一系統產出的糖尿病診療意見質量達到或強于基層醫生的水平。研究團隊基于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及香港等中國城市和新加坡、泰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等6個國家的眼底圖像,對該模型進行外部測試,結果顯示,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能力達到專業眼科醫生水平。
該模型由清華大學黃天蔭教授團隊、上海交通大學盛斌教授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賈偉平教授和李華婷教授團隊、新加坡國立大學覃宇宗教授團隊合作研究,開展了隨訪769名中國基層糖尿病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證實該系統納入糖尿病診療流程后,可有效提升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建議,顯著改善新發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提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轉診依從性,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醫學》。
“糖尿病診療多模態大模型具備的輔助診斷及意見推薦功能,有望大幅改善中低收入國家的基層糖尿病管理和治療水平,進而改善糖尿病患者預后,為未來全球糖尿病管理提供了革命性的數字解決方案。”黃天蔭說。
《光明日報》
【申明:本站部分內容由第三方發布,內容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josen#zhaomedia.com(#改為@);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