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播
2026上海建博會+虹橋設計周|雙平臺模式——推動家居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家居建材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面臨內卷加劇、成本壓力和市場分化等多重挑戰,但行業發展仍展現出強勁韌性。國家統計局及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數據顯示,市場基本面穩健,潛力和活力依然存在。
國家層面出臺以舊換新“二十七條”政策,將舊房裝修、廚衛改造納入補貼范圍,并與“十四五”期間老舊小區改造目標形成協同效應,進一步激活存量市場需求,為行業潛力釋放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提振了市場長期發展信心。
相信合作
面對市場挑戰,加強合作才能贏得未來。扎根上海十年,中國建博會(上海)聚焦高端定制題材,不僅成功匯聚了眾多國內外領先高定品牌,更見證并助力了一大批企業的成長壯大。在合作共贏的共識下,中國建博會(上海)將依托平臺整合產業鏈資源,凝聚力量推動行業從競爭轉向深度合作,實現多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相信創新
創新是破局關鍵,紅星美凱龍近年來積極推進“M+設計中心”戰略,引入大量設計工作室與設計師,強化設計賦能與“產設融合”,同時以“3+星生態”戰略,大力拓展跨界融合,從家電、家裝延伸至汽車等新興領域,構建基于用戶需求的多元化業態新格局。
在此背景下,2026年中國建博會(上海)暨虹橋設計周將進一步發揮平臺效能,重塑自身定位為“全屋高端設計平臺”,并依托“上海建博會+虹橋設計周”的雙平臺模式,計劃推出整合“招商配對、設計師運營、獎項評選、出海拓展”等要素的創新服務組合拳。通過這些舉措,精準服務企業需求,有效降低參展負擔,強化資源整合與跨界協同,最終促進產業各方共生共贏,共同推動行業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
結合以上行業現狀,中國建博會(上海)將圍繞展會平臺未來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行動方案,旨在回應行業訴求,推動家居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
核心策略:精準回應市場需求
面對當下行業“難、內卷、信心不足”的現狀,平臺方確定“多品類、多功能、小面積、小投入”的整體策略。
多品類:依托全產業鏈優勢,打破單品類局限,涵蓋涂料、地板、瓷磚等傳統品類,探索更多商業機會,避免在“存量池”中競爭。
多功能:突破展會單一招商功能,疊加設計師渠道對接、品牌曝光、趨勢交流等多重功效,發揮“上海建博會+虹橋設計周”的天然優勢。
小面積、小投入:考慮企業成本壓力,鼓勵企業減小參展投入,同時通過優化服務保障回報,實現低成本高效參展。
優勢鞏固:夯實核心競爭力
1. 升級高定板塊:作為高定行業興起的見證者,平臺將從“高端定制”升級為“高端生活方式”展示,鏈接香氛、電梯、游泳池、SPA、高端電器、汽車等相關領域,拓展高定內涵。
2. 深耕華東市場:憑借十年華東深耕積累的數千家企業、數十萬名觀眾及設計師、數千海外客商資源,打造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全產業鏈建材類平臺,放大產地+平臺+設計的協同優勢。
3. 強化設計賦能:聯動“設計十二人”等設計IP,深入江蘇、浙江等地與企業、產業集群探討合作;打造更多類似感官記憶特展、海安高定會客廳、木文化博物館等項目,提升展會專業性與設計周趣味性。
資源整合:鏈接優質生態力量
背靠中貿展與紅星美凱龍兩大“國家隊”平臺,整合家博會、建博會、跨境電商展等資源,及紅星美凱龍“人車家生活高端一體化”戰略資源,推動資源商業轉化,助力企業曝光與成長,發掘海安等產業集群中的優質品牌。
創新布局:聚焦趨勢與需求
1. 把握新興機會:關注舊改、出海、寵物、二次元、養老等關聯領域,探索家居與新興行業的融合路徑,拓展生意邊界。
2. 優化展區規劃:明年將設沉浸式舊改展區與設計相關規劃展區,合理劃分為6大主題展館,聯合虹橋設計周打造高定、定制、門窗、門墻柜等特色展區。
3. 明確關鍵信息:早鳥價格體系中,標準展位價格12000元,空地展位最低至960元/平方米(大面積展位或老客戶);預計明年吸引觀眾約7萬人,其中設計師20000人,外商3000人。
2026年,中國建博會(上海)暨虹橋設計周將以更精準的策略、更優質的資源、更創新的布局,為行業搭建合作與發展的橋梁,期待與行業同仁共赴三月之約,共創行業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