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資訊
專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不會耗盡,能夠實現長期收支平衡
主辦方:媒體管家合作
官方網站:http://www.manyare.cn

近年來,一些機構和專家曾發表預測言論,稱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在2029年或者2035年耗盡。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兼養老金分會會長、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關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在不久的將來會耗盡的說法,是誤解誤讀。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資機制來看,籌資來源不僅包括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而且包括財政補助。財政補助不僅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法定來源之一,而且政府財政承擔托底責任。根據《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由政府給予補貼。”
還有多項儲備政策
記者在《社會保險法》中看到,第六十五條規定:“社會保險基金通過預算實現收支平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
針對有關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耗盡的說法,金維剛認為:“這是某些機構和媒體的炒作和誤讀。”
對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運行狀況,實際上中國政府還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對其進行調節。
金維剛表示,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處于動態平衡狀態的系統,其可持續性不能僅憑靜態的收支來衡量。為增強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我國政府持續采取積極措施,包括調整繳費比例、拓寬覆蓋面以及優化基金投資策略等。
從2022年1月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開始實施。
據了解,全國統籌實施之后,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分擔機制。一方面,中央財政對養老保險的補助力度不會減小,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將更加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都將進一步壓實。
“全國統籌實施后,全國各地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面實現基金收支平衡。”金維剛再次強調,“從基金收支情況來看,尤其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全國統籌以后,全國實現一盤棋。在實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之前,在全國范圍內基金都是收大于支的,在此之后也一直保持這樣一種態勢。”
促進企業年金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主要由“三大支柱”構成。其中,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年金制度,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和商業養老保險,這是一種由個人自愿建立的個人養老金融儲備。
“企業年金的問題大家都很關注,這么多年一直發展緩慢,覆蓋率沒有超過7%。”金維剛指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有進一步下調空間,自2022年通過實行全國統籌以來,每年通過全國統籌調度資金就可以實現全國范圍內收支平衡,在未來較長時期內都可以維持這種狀態,從而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適當下調提供可能。
近年來,針對企業年金發展存在覆蓋率低等問題,部分地區積極采取政策措施促進企業年金發展,其中包括山東、河南等省出臺相關文件,允許民營企業在突破企業建立年金必須全員覆蓋的要求,允許企業先為一部分職工建立企業年金,或先行為科研創新團隊、專業技術、技能人員、管理人員等建立企業年金,開啟民營企業先為一部分職工建立企業年金的探索。
金維剛認為:“為促進企業年金發展,應適當下調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率,降低企業繳費負擔。同時,國家應通過政策引導和激勵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并尊重企業選擇。從民營企業的角度來看,如果建立企業年金有利于企業吸引和留住各類人才和骨干員工,從而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并且企業具備必要的經濟實力,才有可能選擇建立企業年金。企業年金籌資來源于企業獎勵和福利基金,其中獎勵基金是企業薪酬的一部分,因此企業年金可以作為吸引和留住各類人才和骨干員工的一種薪酬激勵措施,可以先對一部分職工建立企業年金,并采取加入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的方式。集合計劃更適合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應作為今后進一步推廣企業年金發展的一個重點。”
【申明:本站部分內容由第三方發布,內容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josen#zhaomedia.com(#改為@);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