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之一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熬G色低碳”再度成為社會熱議話題。而綠色能源、綠色出行等都是實現綠色低碳目標的重要手段。
作為綠色出行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抓手,2024年我國國內商用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已達18%,但因應用場景復雜、需求多樣,新能源商用車仍面臨里程、補能、經濟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瓶頸,在確保“雙碳”和節能減排目標達成的前提下,未來商用車技術路線多元化協同符合市場和科學發展規律。
基于上述背景,近期,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了“醇氫電動技術與應用”高端研討會,數十位來自產、學、研各領域的業內專家學者在與等媒體記者交流時提出:“在確保‘雙碳’和節能減排目標達成的前提下,低碳商用車技術路線落地應更‘清晰’,技術多路線協同是關鍵。”
“商用車占中國汽車保有量的11%—12%,但碳排放占比高達55%,是交通領域減碳重點。”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監事長、商用車碳中和協同創新平臺專家委員會主任李開國認為未來商用策劃低碳技術應多元化:不依賴單一技術路線,針對26類場景匹配14種技術路線(涵蓋柴油、天然氣、甲醇、氫氨、換電等),分階段推進電動化與零碳燃料替代。
威孚高科技術中心主任李剛認為,商用車動力系統呈現多元化趨勢,混動(增程/PHEV)與低碳燃料(甲醇/氫)協同發展,應著重核心技術攻關與生態協同。
在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董事長周建群眼中,構建“車—站—醇”三位一體網絡,打造“技術+生態”雙輪驅動方案,是解決當前商用車新能源化遇到的結構性挑戰的關鍵。
“當前,中國汽車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這兩個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討論商用車低碳路線本身已驗證了中國商用車領域為‘雙碳’目標踐行之深遠。”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以醇氫電動汽車為例,其是增程電動汽車技術和綠色低碳能源相結合的創新應用,不僅能夠解決新能源商用車對經濟性、可靠性和續駛里程的剛性需求,也兼顧了物流行業承受能力和汽車產業轉型的成本。
“痛”則“不通”:新能源商用車發展尚存瓶頸
商用車占中國汽車保有量的11%—12%,但碳排放占比高達55%,是交通領域減碳重點。預計未來保有量將從4000萬輛增至5500萬輛,運輸需求剛性增長。
“商用車應用場景復雜多樣,技術路線推廣難度大。純電動/燃料電池商用車在購置成本、續航、補能效率及經濟性上顯著落后于柴油車,尤其在長途物流領域滲透困難。”李開國表示。
對此,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郝春曉表示,當前環保部門本著兩個中立的原則:一是燃料中立,二是技術中立,只要符合機動車排污檢測標準,不會對技術路線做判斷。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主任鄭平則對當前低碳發展中的挑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隨著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盡管其當前在全社會領域的用電占比尚少,但在某特定區域和時段的影響不容忽視。例如,在用電負荷高峰期,如電動車無序充電,用電占比則可達尖峰負荷的10%以上,這對于電力系統、能源系統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課題與挑戰?!?/p>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表示,中國商用車減排潛力巨大,是汽車行業減碳的關鍵領域。中國汽車總排放占比約10%(低于國際20%),但商用車則占據了超50%的汽車排放,其能效、燃料經濟性和碳排放優化空間顯著高于乘用車。綠色甲醇作為替代燃料已展現產業化前景,遠程新能源在商用車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與商業模式閉環。甲醇燃料的規模化應用不僅能降低碳排放,還可解決新能源商用車成本高、續航短等痛點,具有多場景適用性。
“目前,甲醇車在尾氣排放和燃油蒸發方面已與汽油車無本質區別,部分指標更優,甲醛排放與汽油車相當(1—2毫克/公里),徹底消除了對甲醇車甲醛排放的擔憂。國七排放標準將對燃油蒸發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甲醇車需進一步優化油路滲透和蒸發損失控制。建議在標準制定階段充分考慮甲醇車特性,避免實施后頻繁修訂?!北本├砉ご髮W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葛蘊珊從實踐案例的角度作了分享。
“我國地域遼闊,溫度帶跨度大,適用于能源多元化、低碳技術路線的多元化發展?!敝衅萍迹ū本┯邢薰究偨浝碇硗跣〕急硎?。商用車本身,因其用途、場景、能源結構必然會催化出很多種技術路線,作為生產資料,用戶則更看重選購車型能否贏得更高的回報。有動態需求,才能爆發式發展,同時還需要由政策扶持,這樣商業化落地就能形成閉環。
破局先“解題”:讓場景更清晰落地更明確
商用車減碳多條技術路徑并舉,找好定位是關鍵。
有關數據顯示,重型商用車是新能源化的短板,特別是長途干線物流及客運用車,目前主流技術路線還無法從技術性能上完全滿足;補能基礎設施的數量和布局尚無法支撐純電和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應用,無論是充換電還是加氫站建設、運營都存在難點。
上述研討會的與會專家認為,在確保汽車行業實現雙碳目標和綠色交通節能減排大目標的前提下,應該充分考慮商用車作為生產工具的特性,一方面要滿足復雜場景和工況的技術需求,另一方面需滿足經濟性和降低產業轉型成本的要求。所以在商用車領域,應給予不同新能源技術路線同場競技的公平市場環境,實現新能源汽車平權,讓市場認可的技術和產品得到充分的發展空間。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這其中打造交通領域某一技術路徑的多維生態或將更好賦能綠色交通及出行。其所涵蓋的落地場景不僅僅是商用車,船舶等設施均可落地,將港口作為加注站點,可更高效協同生態發展?!鄙虾3墙ń谎性喉椖恐魅卫詈硎?。
基于上述背景,有關專家認為,商用車減排需依托甲醇燃料技術突破與產業鏈協同,企業可通過專用燃燒系統研發、閃沸噴霧技術落地及商用車場景深耕,形成技術壁壘,引領行業低碳轉型。
今年1月,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集團在其發布的白皮書《雙碳目標下綠色甲醇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前景》中指出,綠色甲醇在交通領域特別是在長途運輸的應用能促進可再生燃料和低碳交通產業的綠色轉型,是極具競爭力的交通運輸行業實現碳中和的有效途徑。
對于醇氫電動在儲能上的應用,專家也提出了講解?!半妱悠嚳商娲娋W用來建好多儲能設施來平衡風光不確定性的社會成本?,F在有的品牌的乘用車已可反向給電網輸電,商用車隨著技術、標注的逐步落地也可以實現,或將成為未來‘移動的’分布式儲能系統,對未來能源系統穩定和綠色轉型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上海城建交研院項目主任李涵對商用車與能源未來發展的協同效應談了自己的看法。
李開國則表示,當前應從政策層面加速完善新能源商用車補貼及碳定價機制。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協同,通過平臺整合車企、能源企業及科研機構,制定分場景技術標準,加速技術商業化落地。
玉柴機器集團研發總院技術規劃中心主任班智博分享了企業多年踐行路徑上的觀察:甲醇在局部市場表現差異顯著,未來甲醇在車用、船用、發電和礦卡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玉柴采取逆向投資策略,在天然氣價格低位時布局醇氫動力研發,以應對未來天然氣價格上漲帶來的市場機遇。
梅賽尼斯公司中國區低碳市場發展經理徐徐從全球經驗出發,指出中國甲醇路徑的獨特性,強調術語規范對政策落地的關鍵作用,并揭示船舶領域“政策+技術+市場”的三重驅動邏輯,為甲醇多場景應用提供戰略視角。
對此,周建群則用數據分析,當前我國72%的石油依賴進口,商用車消耗51%的汽車燃油,傳統能源替代迫在眉睫。遠程商用車提出“技術+生態”雙輪驅動方案:甲醇發動機效率提升至50%(1L甲醇發電2.2度),整車成本比氫燃料電池車和純電車型也具備了優勢。同時構建“車-站-醇”三位一體網絡,聯合中石化改造加油站,單站甲醇改造成本小于10萬元,聯動地方政府,如沈陽、鄭州,建立“產品+資本”雙市場,2024年實現超15億美元生態估值,推動商用車燃料替代51%、碳減排55%。
“常溫呈液態的甲醇燃料也為最高效部署補能基礎設施提供了高效方案;從環保角度看,醇氫電動汽車不僅減少了使用環節的碳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綠醇制備也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提供了路徑;從能源轉型角度看,甲醇的廣泛應用可以為風光電能就地消納提供渠道,同時甲醇來源不依賴進口和石油,有利于能源安全?!睅熃ㄈA總結道。同時,他指出醇氫電動作為一條創新的增程電動汽車路線,是實現綠色低碳交通運輸發展的高效可行的途徑。
“在汽車行業工作了幾十年,我想在坐同仁跟我有一樣的感觸:從過去的技術路線跟隨,到我們創新賽道贏得尊重,進而討論技術路線的協同發展,這是中國汽車產業邁進強國的一個側切面。希望我們能與產學研各方面一起為助力商用車低碳技術路徑高質量發展不懈努力?!睅熃ㄈA最后感慨道。
【申明:本站部分內容由第三方發布,內容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josen#zhaomedia.com(#改為@);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br>